找到相关内容1048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通过你爱吃的水果看性格(组图)

    1.吃香蕉能帮助内心软弱、多愁善感的人驱散悲观、烦躁的情绪,保持平和、快乐的心情。这主要是因为它能增加大脑中使人愉悦的5—羟色胺物质的含量。研究发现,抑郁症患者脑中5—羟色胺的含量就比常人要少。 爱吃香蕉的人外表坚强、内心软弱、多愁善感,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。( 2.吃草莓能培养耐心,因为它属于低矮草茎植物,生长过程中易受污染,因此,吃之前要经过耐心清洗:...

    佚名

    |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10/08385015926.html
  • 求解不修行

    一同跟佛陀出家的两兄弟,他们在修学上渐渐分出差异来。哥哥对行的方面很精进,弟弟对解的方面很用功。 几年的夙夜匪懈,息心深究,他们也都有成就。哥哥证得阿罗汉果,弟弟也深入三藏教典。 可是,弟弟常常以为自己广学多闻,自夸炫耀,卖弄聪明,传播名声,引以为荣。他的哥哥知道以后,很是为他担心。对弟弟的成就,感到悲观。于是,有一次,他就劝告弟弟说道: “人身难得,佛世难值,正如佛陀常说的,失人身如大地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11/19401517114.html
  • 只图遮眼

    会对如何接受新逻辑、新知识有了方法。我们尽管放弃一切的顾虑去认识它,需要的时候就实验它,去应用它,去证明它。当然会有人说人生苦短,还没有等你认识好你的命就会不存在了,这是对的。可是我们也无须悲观,应该...

    明一法师

    |佛教|教育|科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2285719733.html
  • 调整职场EQ的好方法

         现代很流行讲EQ,身为宗教师,我并不太懂什么叫做EQ ,只知道用佛法来调心,可以平衡我们的情绪。好的情绪其实就是一种慈悲心、同情心,一种关怀的心、希望的心,更是欢喜的心,这都是情绪透过观念的调整和练习所成。   如果情绪不能调整的话,一般人就只是称心而为,或是任性放纵。无法管理、了解自己性格或情绪的人,一般都很容易愤怒,很容易失望悲观,很容易妒嫉怀疑,类似这种心理现象,应该就称为...

    圣严法师开示

    |职场|EQ|心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5445635128.html
  • 菩萨就在当下

    菩萨因地四摄六度万行相应,一心一意,做起来都是既简单又功德无量的事情,何乐而不为之?  有很多人老是在埋怨自己为什么事业不顺利、自己没福气或消极悲观,埋怨环境不好、没善缘,或者盲目乐观,活在空想中,...

    能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2539533.html
  • 佛心诗韵两相通——曹操诗风成因一解

    多地表现出嗟岁叹老的悲观情调。 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四圣谛、八正道和十二因缘等。其中四圣谛中的“苦谛”是全部佛教思想的基础。苦谛即把一切社会人生(包括生老病死、忧悲恼、怨憎会、恩爱别离、所欲不得)均视为苦。由苦谛而生出的悲观厌世的思想在曹操诗中时有反映。如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……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忧从中来,未可...

    左汉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5440862.html
  • 杨德能老居士胡继欧老居士灵骨塔碑

    居士晚年不顾年迈,致力于北京佛教居士林的恢复与重建工作,多方呼吁,不遗余力,受到广大林众的赞许和爱戴。  杨德能居士精研密法,晚年先后为弟子讲授四种加行念诵仪轨、十一面大悲观自在仪轨、那若空行母仪轨等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942172.html
  • 缘起和人生观

    的人呢?受了这种定命的思想,也认为自己的贫苦,是永远贫苦的,没有法子可以避免,只有趋于消极悲观的一途,希望自己早点死了了事。其实人生的真相,又岂是如此!据佛法说,现世个人的穷通苦乐,都由于各人自己过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244804.html
  • 尼采与佛教

    尼采与佛教能有什么关系呢?对此问题,我们一般想到的是,尼采在批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时对这种悲观主义(他所认为的)部分源头棗佛教的批评。这种批评认为,佛教是一种由于对人生痛苦感到恐惧而产生的虚无主义,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悲观而又及时行乐的思想。  然而,事实上,除了这一点消极的联系外(主要在尼采早期),尼采与佛教还有更深的因缘。  尼采于1858-1864年在Pforta高中学习,该校非常重视西方古典...

    刘元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5746399.html
  • 说说佛教的“精进”

    ,就必须从佛教的教义入手来阐发其积极的精神,这便是我写此篇的缘由。  与悲观消极相反,在佛教教义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词,叫“勇猛精进”,那“精进”二字是什么意义呢?精进即勤劳、勤奋义。佛教的经典《唯论三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3647059.html